大连化物所多种形式推进氢燃料电池技术专利运营
发布时间:2021-05-11大连日报讯(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巴家伟)昨日,记者随大连市市场监管局(大连市知识产权局)调研国家洁净能源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时了解到,大连化物所经过多年发展,氢燃料电池第三代技术已经成熟,将以绿色制氢及氢燃料电池技术专利等知识产权投资入股方式进行市场化运营,在大连成立国创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助力大连乃至辽宁并引领国内燃料电池及氢能产业发展。市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为其制定专利导航、专利运营、质押融资等全链条的知识产权资助和奖励政策,支持和指导其培育更多的高价值专利,促进产业知识产权转移转化。
大连化物所燃料电池研究部部长邵志刚介绍,与第二代技术相比,第三代技术在结构和材料方面做了改进,电池体积更小,功率更大;造价更低,成本大幅降低;性能更优,可在-40℃情况下使用;寿命更长,超过1万小时,提高了1倍;适用面更广,可应用于游艇、飞机、物流车、公交车、洒水车、垃圾车等;更加绿色环保,实现了零排放,避免了汽、柴油的污染。
发展氢能产业是能源转型升级,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大连化物所氢燃料电池技术研发团队持续深耕,针对氢能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短板,突破氢燃料电池高性能催化剂、增强复合膜、耐低温系统集成等关键核心技术,并持续推进技术的转化应用。
研发的氢燃料电池3D载体催化剂技术入选全球新能源汽车前沿技术,自主化燃料电池关键材料与电堆系统获深圳高新技术交易会优秀产品奖。研发的膜电极单池功率密度、铂用量、氢燃料电池电堆功率密度、百千瓦质子交换膜水电解能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作为我国燃料电池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牵头或参与了40余项国家标准制定、牵头制定了1项国际标准(国内唯一),引领我国燃料电池技术标准化。
形成了绿色制氢及氢燃料电池技术研发基地、中试基地、产业化基地的布局,通过技术开发、技术许可、技术入股等形式实现关键技术示范及应用,特别是通过普通许可实现成果转移转化。在苏州建设中试基地,形成氢燃料电池关键材料、核心部件、电堆系统中试线,支撑苏州氢能燃料电池产业发展。膜电极技术应用于新源动力公司装车电堆,累计装车600余辆,是国内装车最多的自主知识产权电堆。金属板电堆技术许可给明天氢能公司应用,建成国内首条万套级金属板燃料电池电堆生产线,产品广泛应用于福田、安凯、奇瑞、一汽、东风、中车、中铁轨道交通等氢燃料电池车型,其中氢燃料示范运营公交车单车行驶里程已超过7万公里。与其他单位合作开展的质子交换膜绿色制氢技术、氢燃料电池催化剂技术的普通技术许可,国内首个兆瓦级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兆瓦级氢燃料电池电站示范工程建设等技术转化工作均顺利开展。
目前,大连化物所已申报氢燃料电池国家相关核心技术发明专利300余件(已授权100余件),已形成关键材料、核心部件、电堆、系统与控制等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其中,已有20余件绿色制氢及氢燃料电池技术专利实施了转化,合同额超过1.5亿元,已带动直接投资超过10亿元、间接投资数十亿元。促进了氢燃料电池产业的国产化进程,获得了显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