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护水生生物资源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发布时间:2021-06-07
工作人员正在放流鱼苗。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王韬飞 摄
大连日报讯(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刘晓华)2021年第七届全国“放鱼日”活动暨大连市海洋渔业增殖放流主题活动于昨日举行,本届全国“放鱼日”的主题是“养护水生生物,建设美丽中国”,主会场设在我市。上午9时50分,市委副书记、市长陈绍旺在大连湾棉花岛码头宣布2021年第七届全国“放鱼日”活动暨大连市海洋渔业增殖放流主题活动启动,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局局长刘新中出席并讲话,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主任马毅出席,市委副书记、宣传部长徐少达主持启动仪式,副市长方铁林致词,市政府秘书长衣庆焘参加活动。青年志愿者代表李俊在仪式上宣读公益倡议书。
刘新中代表农业农村部向组织实施本次活动的地区、部门和关心支持水生生物资源保护的社会各界表示感谢。他说,此次增殖放流活动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实际行动养护水生生物资源,建设美丽中国的一项重要举措,有利于恢复海洋生物资源,有利于渔业健康发展和渔民持续增收,彰显了我国负责任渔业大国形象。
刘新中说,保护水生生物资源,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于2018年正式下发《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大连市委、市政府实干担当、砥砺奋进,全力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制定了大连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和6个县级养殖滩涂规划,创建了22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占全国总量的六分之一,为养护海洋生物资源、保护渔业生态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他呼吁社会各界积极行动起来,携手参与增殖放流活动,建设鱼水相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环境。
10时40分,陈绍旺、刘新中等领导和参加增殖放流活动的市民志愿者乘船驶入三山岛海域,他们与船上工作人员一起,将一桶桶鱼苗、蟹苗、虾苗顺着滑道投放到大海。据介绍,近年来我市立足海洋生态环境修复,增殖放流规模、种类和数量逐年递增。“十三五”期间,全市共投入增殖放流资金2.04亿元,累计放流各类苗种150亿尾以上,直接投入产出比达1∶10以上,对我市近岸渔业资源养护、转变渔业增长方式、实现渔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作用。今年,全市将投入增殖放流资金4400万元,放流中国对虾、牙鲆、三疣梭子蟹等地方优势品种30.844亿尾。
活动期间,刘新中听取我市渔业发展情况汇报,肯定了我市在水产养殖绿色发展、海洋牧场建设、增殖放流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就进一步加强渔业种业体系、养殖体系、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建设提出工作要求。